
《水浒传》中的江州,是现在的九江吗?
《水浒传》中江州戏份很多,从宋江刺配江州,到醉酒浔阳楼,再到江州劫法场,都发生在江州,李俊、李立、童氏兄弟、薛永、穆弘、穆春、张横、张顺、侯健、戴宗等也都是江州人氏。那么,水浒中的江州是什么地方呢?
实际上,从浔阳楼、白龙庙、浔阳江等地名来看,江州还是很好确定的,那就是现在的九江,也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
江州,东晋始置,割扬州之豫章郡、鄱阳郡、庐陵郡、临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晋安郡和荆州之武昌郡、桂阳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治南昌,后迁九江,辖地广大,之后历代经过多次分割,辖地逐渐缩小。
唐朝时期,江州只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今九江市区及庐山市、共青城市、瑞昌市、九江县、德安、彭泽、湖口、都昌等地),地域尚不及现在的九江市。
到了北宋,江州面积又有所缩小,其境南部设南康军,都昌县属之,此时江州下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五县(今九江市区及九江县、瑞昌市、德安、彭泽、湖口等地)。
水浒故事之江州应该就是此江州。元朝时期,江州升为江州路,属江西行省,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为九江府,江州成为历史。
相关阅读:

白居易:“江州”这地方,跟我有点犯冲
来源:
作者:章雪峰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原创
《谪居》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霜降节气之后,从长安出发的白居易,出蓝田,过襄阳,乘船经鄂州,抵达了自己的贬谪目的地——距离长安2948里的江州(江西九江)。
此前的六月,他上书谏争,不料平白遭人诬陷,八月一贬为刺史,旋即追贬为江州司马,由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样的正五品京官,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样的从五品下的地方官员,白居易所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千里跋涉到达江州之后,郁闷心情尚未平复的白居易,揽镜自照,顾影自怜,写下了这首《谪居》。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在面容消瘦头发花白的44岁年纪,我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江州担任司马一职。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自己生逢盛世却被弃置不用是因为自己没有才能,但身体上的未老先衰却不知原因。
呃,不得不指出,“逢时弃置从不才”这一句,白居易既是自谦,也颇有牢骚之意。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野火在寒涧中蔓延,松树被焚为灰烬;霜降时节的严霜突袭春林,花儿受到意外摧残,凋零于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自己一时遭到贬谪,只是小人陷害的结果,绝不会是圣明之君的本意。
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第一个原因,是“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白居易当时的官职,是隶属于东宫左春坊的左赞善大夫。这一职务,是属于东宫的官职,是谓“宫官”。
政敌攻击白居易的理由是,东宫的“宫官”不是朝廷的御史、拾遗、补阙这样的谏官,从岗位职责上讲不是负有言责的第一责任人,不应该先于谏官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
什么叫不讲理?这就叫不讲理。
首先,左赞善大夫的职责“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中,本就有“讽过失”这一条。虽然按照规定,其“讽过失”的主要对象应是东宫皇太子,但唐朝没有任何一条官方律令明文禁止东宫官员针对东宫以外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事实上,唐史上东宫官员就国家大事发表意见的例子,屡见不鲜。
其次,和东宫官员一样隶属于朝廷职官体系,但同样不负有言责的官员,还有司天监、尚药局侍御、内府令等众多官员。这些官员在史上就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劝谏皇帝的,也不在少数。
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第二个原因,是“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
什么叫不厚道?这就叫不厚道。
利用母丧攻击白居易的,主要是中书舍人王涯。这个王涯,也是白居易当年在翰林院的老同事。可就是这位知根知底的老同事,不仅拿同事母亲死因这样的伤心事来伤害人,还拿白居易从来没有写过的诗来诬陷他“甚伤名教”,导致他一贬刺史再贬司马。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分水岭。
贬谪江州之前,白居易是“兼济天下”的心态;
鉴于此前自己“兼济天下”的官场混法已经失败,白居易决定另外发明一种“独善其身”的官场混法。
正是在江州,江州司马这一职务,给了白居易此生最为重要的启发。
首先,江州司马这一职务,没什么正经工作内容。
其次,江州司马的工资,还挺高:
大把的时间、大把的钱,这样的日子,白居易应该怎样度过?
于是,在同事们都在为国为民操劳的时候,白居易在外面浪:
受此启发,白居易发明了“独善其身”官场混法1.0版——“吏隐”:
当然呐,“吏隐”作为“独善其身”官场混法的1.0版,还是略有一点点美中不足。
要是能够升个级,搞个“独善其身”官场混法的2.0版就好了:
他想得可是真美。
突然,白居易眼前一亮:
OK,“独善其身”官场混法1.0版“吏隐”,升级为2.0版“中隐”——“隐在留司官”。
所谓“留司官”,是指唐朝设在东都洛阳的一套中央职官体系。
心态改变之后,目标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付诸实施了。
白居易说到做到。
从此直到以75岁高龄辞世,除了短暂出任苏州刺史去过苏州、出任秘书监去过长安以外,白居易一直猫在洛阳没有挪窝,安安稳稳、快快活活地“中隐”了二十多年。
这期间,长安官场上“牛李党争”争得头破血流也好,“甘露之变”杀得血流成河也好,朋友同事出将入相也好,小人王涯身首异处也好,都跟心态良好的白居易没关系。
你们闹你们的眼子,我过我的日子。
作者简介: